冯永德:浅谈生态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经验和做法

浅谈生态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

经验和做法

冯泳德

(四川省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会,四川  成都,610041

 

为了加快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进程,原农业部有关领导要求四川先行先试。2013年11月,四川省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会牵头组织有关专家、企事业单位等发起研制生态农业标准,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协的领导下,在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的支持下,组织专家团队历经顶层设计、提案、立项、研制,不断修订完善,率先制定出《生态农业产品团体标准》,标志着一个重生态、重环境、重质量的生态农业时代已经到来,它向农业大省的四川打开了一扇机遇之门。过去和现在,农业都是四川的优势,但目前,四川最有市场影响力的农业产业还只有酒精,而且是传统的产业。四川要农业强省地位,需要在生态农产品方面形成更多的有市场优势的产业,而发展产业的生态农业,是今后获取市场优势的关键所在。

 

1何谓生态农业产品

1.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遵循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科学种养生产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利用要素资源,使用生态生产资料,借鉴传统农业生产成熟经验,以生态环境效益为统揽,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建立起绿色经济新业态,实现农产品生产安全优质高效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高效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发展大田种植与林业、牧业和渔业,发展大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传统农业有效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通过设计改造生态环境体系,协调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发展,达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1.2生态农业产品

生态农业产品是指生产、加工、销售符合生态农业产品标准,供人们消费的动植物产品。

 

1.3生态农业模式

 

1.3.1模式分类

分为三个层次,即区域与景观布局模式、生态系统循环模式和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

 

1.3.2基本要求

在一个农业的区域和景观区中,重点平衡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整体布局。在一个通过能量和物质流动串联起来的农业生态系统中,保证能流、物流的畅通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1.3.3主要模式

a)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b)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

c)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d)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

e)“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f)“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h)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i)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j)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k)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l)水培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2生态农业标准制定的基本思路

生态农业产品标准体系与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体系的范围和广度不一样,生态农业的产品一定是有机农产品,而有机农业的产品不一定是生态农产品,相比较而言,生态农业的项目一定是复合性、综合性、循环性、系统性的项目,比绿色、有机农业要求更严格,更复杂,生态农业标准体系要求节约资源、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人与自然环境动植物和谐友好等等。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多因素叠加效应造成的,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农业发展政策目标以及生产者也有很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农业投入品种类选择不当或过量使用,片面追求高产,标准化意识不强,环境保护不力带来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农村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都是老年人,生产管理水平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从事农业生产主体科学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害和畜禽疫病的防控对策没有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和食品安全的底线。一些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抗生素、激素、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甚至不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超剂量、超范围使用,而且使用量逐年增多,尤其是化肥过量使用非常突出,有的地区超过国际标准的10倍之多,农业面源污染非常严重,造成江河流域污染,水资源富营养化。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传统农业中有机肥的投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地力变劣,特别是片面、超量使用无机氮肥、农药、除草剂等,导致农产品中硝酸盐、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氮富营养化,严重污染地下水。

 

针对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农业产品标准项目专家团队立足资源禀赋、区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一致认为,我国农业每年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土壤结构和微生态环境早就被破坏了,早就不是原生土壤了。现在的土地已离不开化肥农药了,而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又更加伤害土地,就这样恶性循环。

 

笔者认为,生态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农业的希望所在,针对国情、民情和我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文明,有机农业并不是农业的最高发展形式,我们应跳出有机农业的范畴,针对整个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来设定标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农业发展方向和最高标准,必须要求农业生产过程控制就是治理环境的过程。这是一种超越有机农业、面向未来的农业,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最终形式,这就是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实现起来很简单,只要贯彻实施《生态农业产品团体标准》,该标准技术设计颠覆传统理念,从环境治理、碳营养补充、提高植物、动物的免疫力着手,同时用植物秸秆为原料,采用工业化技术特殊工艺生产的生态农业投入品就能实现。这种生物质制品既有农药的特点也有肥料的特性,还有速效高效的效果。其实现生态农产品的生产方式虽然是傻瓜式的,但效果却完全是颠覆性的,逐步达到AAA级零农残、零化残、零抗生素、零激素、零除草剂、零重金属“六个零”的生态农产品标准,最颠覆的自然就是上面农业最高标准要求的治污了,可解决土壤快速修复微生态环境,产品质量提升,最终完全替代化肥(农药第一年减量60%-90%,只使用生物农药,蔬菜完全不用农药),保障增产增收等问题。

 

3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2013年11月以来,四川省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会组织专家全面调研、收集资料、研究讨论、分析论证;2015年申报农业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由于没有生态农业技术端口,农业部科技司要求在四川先行先试;2016年申报四川省地方标准,由于生态农业产品标准是大标,四川省技术监督局认为“大标”不属于地方标准,建议按照国家标准化改革的要求制定团体标准;2017年按照国务院有关团体标准的规定提案、申请立项、重新组建起草工作组、起草撰稿、征集意见、评审修订、终稿审核、公示等,经过多次修改审定,于2018年10月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进行公示,于2018年11月1日颁布实施,这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生态农业产品标准体系分为四个部分:

T/STNY 001—2018生态农业产品;

T/STNY 001.1—2018生态农业产品 第一部分:生态过程监测控制

T/STNY 001.2—2018生态农业产品 第二部分:加工质量安全保障;

T/STNY 001.3—2018 生态农业产品 第三部分: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T/STNY 001.4—2018生态农业产品 第四部分:标识使用规范管理;

本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产品标准形成了4大标准体系。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农业产品。

 

生态农业产品团体标准分为3个级别。即:

A级生态农产品质量标志性指标是达到零农残、零抗生素、零激素的标准。

AA级生态农产品质量标志性指标是达到零农残、零抗生素、零激素、零除草剂、零化残的标准。

AAA级生态农产品质量标志性指标是达到零农残、零抗生素、零激素、零除草剂、零化残、零重金属的标准。

 

这是全国第一个供给侧生态农业产品团体标准,也是对四川乃至全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一大贡献。严格按照生态农业产品标准组织实施种养业生产,达到生态农产品标准,最终目标可逐步实现“六个零”,即零重金属、零农残、零化残、零抗生素、零激素、零除草剂,确保高质量发展,既能保障产品数量,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4主要经验和做法

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推广不仅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从政府、社会组织、农艺专家到企业、合作社、农场、农户,有关单位和个人都把它当成攸关自己的大事来做。我们先行先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4.1明确目标任务

为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并建议把它作为今后农业发展政策的新目标。生态农业产品标准化重点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安全的生态农产品,还应与环境相协调,为保护国土生态作贡献。

 

4.2守护土壤,恢复地力

根据笔者团队多年试验示范,我们研究提出植物“碳营养学说”“动植物免疫力因子”,坚持以“碳营养学说”、“免疫力因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调理土壤微生态环境,对植物的次生代谢有促进作用,可唤醒土壤中有益微生物,丰富土壤酶系统,改善土壤地力和活力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先进的生物技术改良土壤,恢复地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拒绝使用传统“化学合成制剂”种植农作物,推广使用高科技碳营养肥、生物农药等投入品替代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化学激素和抗生素,让土壤快速修复,大幅减少病虫害和土传疾病,使农作物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品质从“化学农业”、“石油农业”、“化工农业”向生态农业产品品质转换,生产出无农残、无重金属、无激素抗生素等的高品质生态农产品,保障食品安全。

 

4.3营养均衡,提升品质

为了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提升产品附加值。生态农业标准坚持环境治理,平衡营养,碳营养元素补充确实是能够改善农作物的表现,最终经过一定的代谢途径成为植物器官和组织形成以及功能物质合成的基本物质。对土壤修复和植物代谢过程有调节作用或参与效果的物质。在不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投入品的前提下,保证农作物营养均衡,生长健壮,产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实现增产增收。

 

4.4种养循环,生态环保

坚持种养循环,生态环保的准则,倡导科学种植和养殖,突出投入品减量化、生产生态化、废弃物资源化的生态农业环保技术。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将垃圾处理技术,秸秆饲料化、营养化、肥料化技术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4.5技术支撑,产会结合

生态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四川省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会组织专家团队,鼓励和支持并积极配合生态农业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生态农业标准化技术服务,组织制定服务规则。

 

4.5.1科学评价。组织专家团队对近几年来,经过农村大面积试验示范的生态农业投入品、生态农业专业技术进行科学评价。

 

4.5.2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生态农业基本知识,科普常识、生态农业产品标准、生态农业环保技术和配套的生态农业投入品进行广泛传播,让政府、企业和广大的生产经营者、消费者认可。

 

4.5.3技术服务。在生态种养殖过程中,该会专家团队全程跟进,加强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可为生态农业标准化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生产过程管理等生态农业技术普及支撑。

 

4.5.4质量保障。组织协助按生态农业标准实施种养殖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农场主严格按照生态农业产品标准实施执行,通力协作,积极配合,申请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对其所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并通过国家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认可,取得生态农业产品合格证书,销售证书和生态农业产品标识。

 

4.5.5技术集成,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产品标准技术体系,分品种开展技术创新集成,从农业主导产业和主推品种出发,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安排相对集中的种植区域或规模养殖场,开展生态农业生产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种养技术模式。分生产环节开展技术创新集成,突出投入品减量化、生产生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标准化,打造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服务。

 

现代生态农业就是让耕地恢复活力,让环境和谐友好,让生态更加平衡,让品质更加保障,让食品更加安全,让人类更加健康。

创建时间:2022-10-14 09:34
首页    专家智库    专家观点    冯永德:浅谈生态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经验和做法